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2
/ 2

【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能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外固定架;内固定手术;创伤骨科;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对患者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与其它骨折类型相比,四肢骨折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对康复的要求较高。由于人体四肢活动度较大,因此在骨折后的治疗中,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固定,避免损伤加重。根据目前的手术技术,可采用外固定架或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二者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疗效及预后方面有所差异[1]。基于此,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研究了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性别为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最小24岁、最大64岁,平均(41.33±4.25)岁;观察组中,性别为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最小25岁、最大65岁,平均(41.37±4.22)岁。两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研究内容已完全告知患者和家属,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有骨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术前进行生化检验,止血清创。在骨折部位做15cm左右的切口,切开皮肤后游离相应软组织,使骨折点充分暴露。清除瘀血,找出出血点快速止血。将骨折复位后,在术野下置入金属接骨板并用螺钉固定,然后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术前进行生化检验,止血清创。在C臂X线机辅助下,采用手法复位骨折断端,达到良好对位效果后,分别在骨折断端近侧和远侧做4-6个0.5cm的切口,垂直置入2-3枚骨牵引钉,组装好外固定架固定系统,保持牢固的固定状态。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采用Johner-wrhu标准评价,优:骨折完全愈合,无畸形表现;良:骨折愈合和功能复位较为理想,无明显畸形;可:骨折延迟愈合,无明显畸形,但有功能限制;差:骨折未愈合,有畸形,功能严重受限。术后并发症指标包括脊髓炎、窦道形成、切口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以数或率、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分别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并且使用x2t分别检验,以P<0.05,代表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手术效果的对比

在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

1 手术效果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50

22(44.00)

26(52.00)

2(4.00)

0(0.00)

48(96.00)

对照组

50

16(32.00)

21(42.00)

9(18.00)

4(8.00)

37(74.00)

x2


1.061

0.642

3.677

2.344

7.843

P


0.303

0.423

0.055

0.126

0.005

2.2术后并发症的对比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

2术后并发症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脊髓炎

窦道形成

切口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0(0.00)

2(2.00)

3(6.00)

对照组

50

4(8.00)

3(6.00)

5(10.00)

12(24.00)

x2


0.842

1.375

0.614

5.020

P


0.359

0.241

0.433

0.025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骨折类型,一般表现为开放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以免骨折发生移位,消除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剪切应力和旋转对抗力,固定好肢体周围软组织,确保血液循环正常,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当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法主要有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术两种,其中内固定术需要使用金属接骨板,相对于人体属于异物,可能造成感染的情况[2]。同时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影响软组织,引起二次创伤,不利于骨折部位血运恢复。而外固定架主要是应用了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干当中,并在创伤部位外侧使用外固定器妥善固定,校正效果比较优良,能够有效防止移位发生。此外,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手术,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由于手术创伤较少,因此也减少了出血量,操作方法更加简单,可行性较高,能预防发生二次损伤,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外固定架相比于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总体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能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韦中阳,孙雨锋,李国有.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4):123-125.

[2]王党军.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13-114.

[3]樊艳勤.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