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神经介入放射学是以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学为基础,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因为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以及外科的常见疾病,故会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大多数属于神经外科医生,他们自身储备了大量解剖学知识以及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这不但是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越来越多,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种类较多。如何降低、防治治疗中的并发症就是十分重要的。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常见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包括:

①全脑血管造影:该技术属于神经介入放射的治疗基础,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的有创检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但也会存在严重性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动脉栓塞、腹膜后血肿。颅内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导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管中存在血栓以及气栓;导管会刺激血管壁,引发严重性的血管痉挛;预防措施为:对于超过四十岁的患者,最好通过路径图指引造影导管导入颈内动脉,便于观察患者的颈动脉分叉是否出现粥样斑块情况;导丝在导管中停留时间应该不超过90秒;造影导管需要通过导丝的导引下轻柔操作,避免出现粗暴动作。腹膜后血肿虽然相对少见,但危险性极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以及抢救,则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发生腹膜后血肿的主要原因包括:穿刺点过高,在腹股沟韧带之上,导管或者导丝会对血管进行穿刺时刺破血管,形成血肿。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穿刺点应该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的2.0厘米处,轻柔操作,并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前壁穿刺;其次,穿刺成功后在置入导丝过程中时刻注意导丝头端阻力大小,如果明显阻力增加,切不可强行用力,必要时可以透视下调整导丝直至其头端到达中线左侧方可置入股动脉鞘。一旦发现腹膜后血肿形成,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经桡动脉造影可以明显减少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

②颅内动脉瘤栓塞:在介入栓塞期间,动脉瘤发生破裂是神经介入放射治疗中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术者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病员失去进一步救治机会。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在于:微导管或者导丝借蓄积的张力突然前窜刺破动脉瘤,弹簧圈填充过度导致瘤体薄弱处突破,还可能在栓塞结束以后,通过CT复查,可以发现动脉瘤出血情况,但无法对出血原因进行明确。预防措施: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便于操作,在输送导引导管的时候,尽可能的将导引导管送到较高的位置便于获得足够支撑,输送微导管以及导丝时,要在到达动脉瘤前提前卸掉微导管系统蓄积的过高张力,防止微导管或者导丝突然前窜进入动脉瘤囊内,对动脉瘤壁造成损害。除此之外,微导管远端在动脉瘤中的位置对于安全填塞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和动脉瘤顶端距离过近,如果微导管的头端和动脉瘤顶端瘤壁比较贴近,在推入第一个弹簧圈时要非常轻柔缓慢,尖端不可以顶在瘤壁上,避免弹簧圈首袢刺破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以后,通过造影对动脉瘤进行检查时,未发生瘤体显影,则说明完全填充。如果手术中如果发生动脉瘤破裂,则需要加深麻醉,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维持,再推入长度较长的弹簧圈快速栓塞动脉瘤,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手术清除血肿。载瘤动脉栓塞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动脉瘤瘤颈过宽且没有使用支架或球囊辅助,或者是填充过度,弹簧圈凸出到载瘤动脉内使载瘤动脉不显影,形成血管痉挛以及血栓形成。预防措施:在动脉瘤栓塞过程中,选择弹簧圈的长度以及直径应逐级递减,解脱之前通过造影检查,如果发现载瘤动脉及其分支没有正常显影,应该及时收回弹簧圈并进行调整或更换,多次造影评估影响血流的原因,必要时动脉内溶栓或取栓直至恢复血流。即便遗留残颈,也不要出现过度栓塞。如果患者存在宽颈动脉瘤,可以使用支架或球囊辅助栓塞,避免弹簧圈脱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故需要做好手术中抗凝治疗。手术中需要通过肝素化处理,首次剂量为3000U,之后每小时需要以1000U进行注射,同时,使用生理盐水对导引导管进行冲洗,助手则需要关注冲洗液的滴速及压力,避免形成气栓;在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后,需要常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3-7d,后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手术后出现严重性的血管痉挛,该情况属于治疗期间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使患者发生死亡以及残疾的主要原因。该情况的发生原因在于:患者在手术之前存在血管痉挛,受到手术刺激,加重缺血程度。预防措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三天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如果手术中通过造影检查发现存在严重性血管痉挛,则需要立刻停止栓塞治疗,同时需要给予患者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有效缓解。

③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属于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方法中的变化最多的一种手术方法,故手术者需要对动-静脉畸形的解剖以及生理学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属于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正常灌注压突破、微导管粘连后牵拉出血等。预防措施包括:在该手术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动

-静脉畸形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且对动静脉循环时间的计算时间比较重要,循环时间越短,盗血情况就越严重。如果动静脉畸形的盗血严重,应该受到格外关注,目前,对于栓塞的程度以及限度的确认尚无统一标准,故手术者的临床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发生迂曲,飘浮的导管无法达到畸形血管内部,则需要使用带导丝的微导管。微导管以及导丝上行的时候,需要保持轻柔、缓慢的动作,并且在路径图的指引,进入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在对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期间,如果微导管和BCA发生粘连,不要用力牵拉,降低出血率。正常颅内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包括:液体栓塞材料发生逆流,会使正常的血管发生栓塞。预防措施包括:在输送微导管时,需要通过造影检查,确认微导管进入动静脉畸形巢中,然后注入液体栓塞材料,栓塞材料的注射速度需要合理,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引发逆流,无法成功进入动静脉畸形的核心,通过导管注入液体栓塞材料的时候,应该积极配合,避免液体栓塞剂在回撤导管过程中发生溢出。造影时需要对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的走行段进行造影检查,对供血动脉段的类型进行辨认。通过微导管造影技术对栓塞区域进行明确,一旦发生逆流,则需要立刻停止注射栓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