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摘要】目的:研究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睡眠干预,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

慢性失眠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问题,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容易做梦、醒后难睡等,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如果通过服药的方式治疗该症,虽然可取得短期效果,但是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停药后还会反复发作[1]。常规干预方法虽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效果一般。失眠认知行为是一种很有效的干预方法,利用网络和电话实现远程交互式干预,能使干预效果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研究了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中,性别为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5.74±3.45)岁;在观察组中,性别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45.78±3.43)岁。在上述各项指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综合检查均确诊为慢性失眠症,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将研究结果详细告知患者并取得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现象,近期内有严重影响睡眠的生活或心理事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温度26℃左右,减少噪声,避免光照,保持睡眠环境黑暗、舒适、安静。向患者讲解睡眠知识,为患者制定膳食计划、作息时间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安抚情绪,保持良好心情。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开展睡眠卫生教育,对患者睡眠行为及环境严格控制,使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告诉患者禁止饮用浓茶或咖啡,睡前不要进食过饱,不要剧烈活动,保持睡眠环境安静,温湿度合理。实施认知疗法,对患者睡眠错误认知加以转变,建立正确认知,降低药物依赖,缓解心理压力。实施行为疗法,严格控制患者实际卧床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固定。要求良好工作和休息,每晚卧床必须在5h以上,有困意之后再休息,如果不能入睡则下床。让患者准时起床,午休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通过引导患者放松疗法,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将机体唤醒水平降低。开展远程干预,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按照随访结果提供个性化远程干预指导,每次30-60min。使用聊天工具和患者沟通,每周3次以上。干预后,要将干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发送给患者,结合放松视频和音频。对患者反馈信息及时处理。要求患者每周用图片的方式,将睡眠日志发送给干预者,以便了解患者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共包含7个大项,每项0-3分,总分21分,分数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以数或率、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分别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并且使用x2、t分别检验,以P<0.05,代表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的对比

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的对比spacer.gif±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17.50±2.58

9.52±1.91

对照组

40

17.63±2.55

14.39±2.32

t


0.227

10.250

P


0.821

0.000

3讨论

慢性失眠症的存在,会导致患者正常睡眠面临障碍,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休息,将会大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干扰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积极干预。以往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无法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的提升[2]。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干预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塑睡眠认知模式,对非适应性不良睡眠习惯进行纠正,建立程序化、条件化的睡眠行为。该模式能够将患者不良认知和行为转变,消除干扰患者睡眠的各种因素,帮助患者营造更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进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3]

综上所述,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庆玲,乐发国,蒋成刚,等.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43(3):125-128.

[2]季燕,丁静,丁兰.北京某社区慢性失眠患者对失眠的认识及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9):174-175.

[3]崔立谦,阮经文,郑民缨,等.针灸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信念,态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10):135-137.

【基金项目】“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T)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与研究(2021-NW-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