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周莺歌

河北省承德市实验小学(067400)周莺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近些年来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虽也是书声朗朗,气氛热烈,孩子们的情感也很投入。可一节课终了,细细品味,却不知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却让工具性倍受冷落。崔峦曾说过:“语文学习应该是掌握交际工具和吸收民族文化同步进行的过程。”而我们教学生的载体是一篇篇的课文,因此,就应该先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景中,充分地把语言文字感悟透彻。再重点学习语言怎样准确的反映生活,刻画生活,引导学生切实学会作者是怎样写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笔者认为有如下方法可以借鉴:

1比较法

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传神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炼词炼句中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叶圣陶老先生的语言准确、生动,堪称是语言学习的典范,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学习、品味。例如:叶老在文中写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一句中一个“巴”字就把爬山虎的脚抓住墙壁时的牢固而有力表达得很准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语言的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叶老此处用词的准确与精当并加以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在这句话中可不可以把‘巴’字换成其他的词呢?”学生有的说可以换成“贴”字,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想一想在这句话中用“巴”字好还是“帖”字好呢?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自己的手当爬山虎的脚,把书立起来当墙,做一做“巴”和“贴”的动作。学生通过进一步品读讨论体会到:这两个词虽然都有挨着墙的意思,但还是用“巴”字好,因为“贴”字不能体现出爬山虎的脚抓住墙壁时的牢固与有力;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抓”字,通过比较,学生便可以体会用“抓”字也不合适,因为墙壁是光滑的,没有抓手。比来比去,最终体会到一个简单的“巴”字原来用得真是准、巧、妙。教师再就势提醒学生以后在写文章时也应像叶老这样认真推敲,力求每一个词语、句子的准确、精当。

另外,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具体、生动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附加成分取舍的方法进行比较。如《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一文中这样写道:“这种黄绿色的地衣长得极慢,有的品种长一厘米需要一千年!”这一句的理解就可以先把后半句话去掉读,让学生想象一下这种地衣长得到底有多慢呢?学生想象不出来,再让学生加上后半个分句读读,体会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后半个分句作者列出了具体的数字,一下子就具体了。教师总结提示学生:我们以后写作文时,要想把事物写具体,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列数字的方法。另外,小学阶段拟人、比喻、排比、对比、夸张等一些常见的修辞,对表达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通过对修辞部分取舍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法的妙处。

2问题引导法

作者表达事物的顺序和方法是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应该好好体会和学习的。比如:《桂林山水》中总分总的写作顺序,《碧螺春》、《珍珠鸟》一课细节描写的方法,《鸟的天堂》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等。教师就可以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发现规律,进行整理归纳。

其实,我们的课文之所以能够入选,无论是在用词的准确生动上还是布局谋篇上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特点的,学完课文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层次有条理叙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3品读法

读是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好方法。同时,也是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度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精妙所在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用在前两种方法任意一种之后。如:《登山》一课中列宁与巴果茨基战胜困难登上山顶后,有一段的景色描写,即:“他们登上山顶,一道柔和的阳光,突然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发出耀眼的亮光。山顶上的雪刹那间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这时,好像是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对这段话进行取舍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体会出环境渲染对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充分感受到后,教师再提出让学生再次品读这段话,感受列宁愉快心情的同时重点体会在此加入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情感的妙处。这样的读就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思想内容转向语言文字本身了,同时也是把作者的语言精华从欣赏到吸收再内化的一个过程。这种方法还可用于一些散文、诗歌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作品。如:郭沫若的《鹭鸶》、金波的《下雪的声音》等等。这类作品作者的语言本身就已经很美了,教师如果讲得过多,问得过细,不但学生嚼得无味,破坏了文本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更是冲淡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妙所在。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和进一步思考。但愿抛砖引玉,以求共勉。最后让我们始终铭记叶老曾说过的一句话:“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