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

王公社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710100)王公社

【摘要】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关键词】教学情境趣味故事导入设计游戏活动生活实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一堂课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传统课堂导入多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往往收效甚微,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三维目标渗透。尤其是在新课导入伊始,新颖别致的教学情境不仅仅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究竟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顺利导入新授内容呢?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趣味故事导入

一堂新授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童话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他们化斋化到了三张饼,猪八戒说:“师傅,我们三兄弟肚子饿了,咱们把饼分了吃吧?俺老猪要最大的一块儿饼!”唐僧笑了笑,他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了2份,取了其中的一份给了猪八戒。随后他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两份给了沙和尚。最后他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4份给孙悟空。这时,猪八戒嚷了起来:“师傅偏心,这样分不公平,你给大师兄分的最多!”同学们,唐僧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案例二: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设置童话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星期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4个。兔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呢?”随着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案例三: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意思,教师首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接着说“今天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说到这里,教师停了下来,然后让学生继续反复说下去等学生理解了“反复出现”的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情境导入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的学习情境。“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提得巧,能唤醒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教学中一个成功巧妙的问题情境的引入,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当然,只有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案例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兔子自从上次输了比赛之后一直都不甘心,今天他们要进行一场新的比赛,他们约定从A地到B地,谁先到谁就赢。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兔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1条路,同学们乌龟要想赢了比赛应该走哪条路呢?为什么你认为这条路最近?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学习的小主人。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相交与垂直的知识,学完了这个知识,我们就更加清楚小明这样走最近的道理了。(板书课题)

案例二: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案例三: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探求知识的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3生活实例导入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所以说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课堂教学,正是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案例一: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估算》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今天学校组织大家去游览动物园愿意去吗?要游动物园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买东西、买门票)出示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一套车票和门票共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出乘法估算。

案例二: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这堂课时,可以通过“超市购物”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超市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市去看一看课件播放超市购物场景及部分商品的价格标签。师:同学们这些商品价格标签上的数你们见过吗?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看见过?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从生活情境引入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4游戏活动导入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小。在导入环节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设计如下游戏: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来做游戏,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教师拍手一次,拍肩两次,重复做三次,然后问:“谁知道接下去怎么拍,为什么?”学生高兴极了,纷纷拍了起来,这时让同学们互相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样拍的,然后再找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此时,学生已经感悟到了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紧接着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边拍边说。接着老师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5悬念探究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教师思维的“敏捷”与“迟钝”易于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激情,在课堂中创设悬念这一情景,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研究。

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为学生设下这样一个悬念:教师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学生考教师。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能马上说出它能否被2、3、5整除。”学生考老师,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想把老师考倒,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数,老师便能讯速地回答,学生通过用计算器验证,老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此时,教师板书课题“能被2、5、3整除的数”,并说“同学们,当你们学了这节课后,就知道我对你们说出的数为什么回答得这么快,这么准确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便油然而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使学生会更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得。数学课堂的导入,贵在灵活自如,我们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巧妙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2杨凯明.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3崔华芳.教育的奇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批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