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思考

吴云凤

北安市第三中学黑龙江黑河164000

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异常重要,其对学生日常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常常缺乏积极性,教师有必要创新古诗词教学策略,改变这一现状。

一、重新定位高中古诗词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致使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也应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现如今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局限于生硬解释字句含义,挖掘修辞与典故,僵硬地概括古诗情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将意义非凡的古诗词局限于狭小的盒子中,忽略了古诗词的真正意蕴。而根据新课改“呼唤古诗词教学回归诗歌本性”的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义教学目标,使目标任务多样化、主体参与有效化、情感态度个性化。

(一)目标任务多样化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不应仅针对应试教育的需求,而应转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高中古诗词教学有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鉴赏水平。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相互讨论,达到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而其传承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高中古诗词教学在满足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帮助学生成长。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将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连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内涵。

如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普通读者、进一步鉴赏读者,以及深入挖掘作者原意的读者。对于普通读者的要求是只要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即可;进一步鉴赏读者能够从艺术展现、语言运用角度等去鉴赏古诗词;而深入挖掘作者内涵的读者能够以此及彼,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扩展至写作原因,以小见大。只有第三个阶段的读者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是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标。如学习《离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从理解诗词基本含义上升到深入挖掘作者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针对此篇古诗词写出自己的理解。

(二)主体参与有效化

传统教学方式仅以教师为主体,过于看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受”。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主体,重点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比如可以将学生的座位摆成“E”字型,面对面坐着,增加学生沟通的机会。也可以采用小主持人的形式,每节课前教师与主持人商议教学流程,课堂问题与计划相结合,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体现在小主持人身上。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聆听学生发言,必要时加以点评。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蜀道难》教学,教师将诗词分析工作交与学生,教师仅将李白的生活背景与个人经历进行讲解,告知学生李白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诗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蜀道难》这首诗的真正含义。

(三)情感态度个性化

高中古诗词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而鉴赏是个人审美行为,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时需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表达出具有个性化的鉴赏态度。

如在《长恨歌》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白居易个人背景做简单介绍,再将整首词进行划分,概括艺术特点。随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提出问题“《长恨歌》中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恨呢”,充分讨论后将语言组织完整并发表意见。

二、创新解读高中古诗词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传统美德,并以中国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高中古诗词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基本功。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民族情感与民族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要继承温文而雅、乐而不淫等优秀品质,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格。目前高中诗词教育普遍都偏向高考,而忽略了学生触摸古人的机会,忽略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炽热兴趣的机会。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古诗词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是传统教学的变革。

诗歌的发展自古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古诗词内容的解读也应进行一定的创新。如《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过后的佳作,表现出国破家亡的巨大悲伤,是诗人的真实写照。尤其七组十四字的叠字更是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而在如今的解读中,大家对这首词的看法转变为:其实诗人本身也不知道在寻觅着什么,诗人悲伤无处排解。这种解读独具新意,使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词的真正含义,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

古诗词不仅是因为其以简短文字进行完整充分的表达,同时还包含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办法,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古诗词讲解视角,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