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预防采血晕针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预防采血晕针效果评价

伍怀英

伍怀英

(四川省资阳市中心血站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采血晕针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站的1656名献血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8名。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程序采血,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式采血。比较两组献血者晕针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可有效降低献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整体采血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采血;晕针;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86-02

作为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在采血过程中极易发生由于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致使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发生,从而对于血站采血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种血管性的晕厥,晕针主要是由于针刺强烈的刺激,以神经反射的迷走致使血管发生一定的扩张,并降低外周血管的相应阻力使回心血量降低发生的血压下降,造成短暂性广泛脑血量降低引起昏厥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以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于采血晕针现象发生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我站的1656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站的1656名献血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8名。其中对照组男性445名、女性383例,年龄在20~43岁、平均年龄为(32.25±3.79)岁;观察组男性486名、女性342例,年龄在22~45岁、平均年龄为(33.17±4.29)岁。两组采血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献血者予以常规程序的采血,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向献血者予以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具体方法为:

(1)采血前做好环境、人员、物料、仪器设备、器械、标本管、消毒液、采血袋等准备工作。热情接待献血者并做好献血者的身份核对工作,询问献血者既往献血经历、用药等情况,评估出现晕针的可能性和不适合献血的情况,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1]。如发现这些不利情况,不急于采血,做好宽慰工作,待献血者解除顾虑,充分放松后再开始准备采血。

(2)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主动与献血者交流,介绍采血过程与配合方面的注意事项,宣传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优惠政策,根据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与献血者交谈一些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予以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便于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观察献血者面容、表情,如出现晕针,立即停止采血,按《献血不良反应处置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3)采血结束后,嘱献血者在献血者休息处休息10~15分钟,向献血者交待献血后注意事项:穿刺部位敷料保留4小时以上,避免穿刺点感染;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饮酒、饮浓茶,避免暴食暴饮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出现献血反应,按《献血不良反应处置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如穿刺部位有渗血、血肿,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局部压迫10分钟以上,献血后24小时内局部冷敷,24小时后局部热敷[2-3]。向献血者发放无偿献血证、宣传单、纪念品,告诉献血者血站的联系方式,若献血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请及时联系血站,并表示感谢,欢迎献血者下次再来献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献血者晕针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以检验。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两组献血者晕针发生情况的比较(n,%)

组别人数(名)晕针例数(n)发生例(n)

对照组828253.02

观察组82800.00

注:χ2=1.372;P<0.05

3.讨论

当前在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献血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或疼痛刺激等作用下导致其丘脑下部反射性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造成的。当前在我站晕针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因素:由于部分献血者对于血液生理知识认识的不足,易产生恐惧、疑虑的心理,情绪过度紧张而导致反射性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造成的晕针现象的发生。

(2)身体素质因素:部分献血者对疼痛感受比较敏锐,对采血操作注意力过于集中,穿刺时疼痛感会加剧;部分献血者在空腹或饥饿状态、疲倦劳累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及过度换气综合征,引起晕针现象的发生。

(3)其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晕针情况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4]。采血室内空间布局合理,光线良好,光照适度,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反之则容易导致采血晕针情况的发生。另外在采血过程中,操作人员采血穿刺技术的不够熟练,拔针时或拔针后的按压不当所产生的局部刺激疼痛,皆可对献血者的情绪造成影响致使晕针现象的发生率增大[5]。

在本次研究中,以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主要是以与献血者的良好沟通,以及向献血者讲解相关的血液生理知识从而转移其注意力。同时要求采血护士应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并在献血者献血后指导其正确的止血方式。在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状态观察的同时,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保证相应护理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以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献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舒景.无偿献血晕针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158-159.

[2]刘二梅,宋晶梅,任线萍.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2865-2866.

[3]褚南疆,陈婷婷,孙燕平.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6,141.32(42):49-49.

[4]赵玉昆.献血时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5,21(16):158-159.

[5]朱红.护理干预模式对献血者晕针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9(2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