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雷玉超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第二中学雷玉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作为教学语言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评价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沟通教学,提高效率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与学之间进行沟通,使教学过程和谐融洽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回答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很快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对了,强化正确的答案和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错了,重新检查输入信息或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明白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置若罔闻,不作评价,师生之间便得不到沟通,教学过程就会脱节,学生不知道学习结果的对错,教学效果就会严重影响。

如有位老师在上阅读课《在仙台》一文时问学生: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呀?学生回答说:因为鲁迅的父亲是得肺病死的,他看到中国医学非常落后,许多人有病治不好,他感到非常心痛,决心学医救国,所以到日本去学医。

学生的这一回答是基本正确的,只是他的话语中没有把最重要的信息加以突出。教师评价说:对,答得很好。你讲的话里最重要的是鲁迅想要学医救国。他父亲是生病死的,他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病没治好而去学医,更重要的是想学医救国,就跑到仙台去学习。

他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强调了重要的信息,使学生对正确答案理解得更加清楚。

二、调动情绪,激发热情

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富有创造性的看法、意见,教师及时予以热情洋溢的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有位老师在上《故乡》一文时,当一学生回答说:“迅哥儿是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时,这位老师喜不自胜:这话说得多好啊!语言多丰富啊!录音机已经把这话录进去了。

我上《小桔灯》一课导入时,问学生桔子除了吃还能有什么用,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讲了许多关于桔子的功能,我及时进行评价说:对了,你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看了很多课外书,了解不少生活常识,有些知识比老师还丰富呢!

看着学生一个个洋洋得意的表情,我知道我的这句简简单单的评价,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学习神经。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评价性语言,对于调动学生情绪、激活课堂气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正是因为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科学地采用正确、合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变通与运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并探究了一些方式方法,如:

诱发式。一般用于启发诱导学生继续思考、答问。例如:“看,大家的积极性多高,一个个都回答得相当不错了,看还有谁能超过他们!”

赞赏式。主要用于肯定、赞扬学生的问答。例如:“这一点概括得多好啊!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啊!就要像他这样读书!”

协商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修正答案。例如:“意思是可以的,不过我跟你商量一下,你刚才用的这个词语能不能换一个更恰当的?”

鼓励式。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提高学习质量。例如:“你朗读得不错,但是还要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感情。”

壮胆式。主要用于鼓励差生或答问不确切的学生。例如:“你讲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固定的一种,大家还可以各抒己见啊。说错了也没关系。”

逗趣式。旨在鼓励学生尝试发言。例如:“不太准确也NoProblem(没关系)。这个问题是难了点儿,但如果谁能言之有理,我们就为他鼓掌。”

追问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让其思考回答得更全面些。例如:“你的这一点很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

补充式。用于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对学生回答中的正确部分进行肯定的基础上再加以补充,使答案更加严密。例如:“‘反抗意识’,说得好!但说‘自发的反抗意识’更好。”

反诘式。用于学生答问的质疑、反问,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愚公)到底是九十,还是九十不到?”(生答:不到。)“不到?从哪里知道?”

归纳式。用于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同学们充分发表了意见,都很有见解。我要说的都被你们说完了,我只能把大家的意见稍微归纳一下:……”

肯定否定式。对学生学习结果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不合理的部分予以否定。例如:一位学生朗读诗歌,他读得非常认真,声音浑厚、洪亮,只是停顿不恰当,像受潮后又烘干的鞭炮似的,一会儿打连发,一会儿放冷炮。读完后我评价说:“这位同学朗读声音响亮,音色优美,可惜节奏没有把握好,以后多加注意。”

还有,如:间接式、命名式、夸奖式、点睛式、引申式、概括式、赏析式、婉言式、暗示式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具体评价时可以根据特定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师如能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方式,方法得当,定能增强评价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还应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我想主要强调以下两点:

1.态度鲜明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对的就加以肯定,错的就给予否定并予以纠正。教师若对学生的回答或看法不置可否,就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如《变色龙》一课结尾处有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话: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有个学生发问:“‘这坏蛋’指的是谁?”一个学生说:“是赫留金。”另一个学生说:“指小狗。”两人相持不让,同学各有选择。而老师对此却不置可否,自己讲起课文的中心思想来。或许这位老师一时拿不定主意,但也不能不闻不问,顾左右而言他。他若引导学生论述各自的理由,或许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像下面的这位老师在讲这一段文字时就处理得比较好:

师:这里的“坏蛋”指的是谁?

生:指赫留金。因为他没有拿到钱生气了。

师:能独立思考,这很好。但还要再深入地想一想。这段话里有很多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奥楚蔑洛夫在说这些话时,他正在做什么?

生:逗小狗。

师:他正在像小孩子似的在逗小狗。你看前面小狗在发抖,于是他去逗它了。这省略号里包含着许多动作,他逗着,逗着,逗得小狗生气了,然后他又赞扬小狗,说“这坏蛋生气了”,这坏蛋我看是指小狗,如果指赫留金,那文章就不大有味道了。这里说“坏蛋”是一种倒辞,表明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如上这位老师的评价,不但有鲜明的态度,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使学生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2.准确客观

教师的评价要准确科学,实事求是,既不能一概否定,都说“好好”“对对”,误把错的也当对的;也不能随意否定,凡不符合自己定的“框框”,哪怕学生有道理也予以否定。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的回答或看法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对的就肯定,错的就否定,不全面的则予以补充,中肯地作出评价。

一位老师在讲《郑人买履》一课时,他要求学生翻译“至之市,而忘操之”一句,一位学生说:“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尺码。”另一位学生说:“等到去集市时,却忘了带尺码。”老师评价说:“好!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

其实这位老师的评价是不合理的。两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一样。这主要是对“至之市”的解释不一致,“至”是“到、等到”之意,“之”是“往、去”之意,“市”是指“集市”。“至之市”应解释为“等到了去集市时”。后一位同学是对的。“等到去集市时”和“到了集市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出发之际,后者指已到集市。从逻辑上讲,尺码放在家里,说忘记带,应是指出发之时,到了集市后,只能发现没带。这位老师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违反了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所以,教师在评价用语时应注意:朴实不等于苍白,生动不等于华丽,激励不等于吹捧。激励性的评价用语要委婉含蓄,富有感召力,同时也应有一定的指向性,情真意切。

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甚至能产生久远的激励作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