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阅读与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试论英语阅读与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利用

李山

李山

[摘要]英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提高英语习得者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可以为英语习得者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学习效果创造条件。

[关键词]英语阅读网络资源利用

前言

美国作家安娜.昆德伦(1953)把阅读看成自己的家、食物和不可缺少的伴侣。在她的人生路途中,阅读留给她无数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阅读也引发她思考有关阅读方面的问题,并进而使她去考察美国社会中针对阅读的种种看法和议论。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关于阅读对学习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阅读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始终是个新鲜的话题。

一、阅读在英语习得中的地位

全球化的推进势不可挡,顺应发展、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早已冲破地域和国界限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际、交流作用,通过其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想象。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语言学习的角度上来说,英语阅读是语言习得者学习、运用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手段。习得者进行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发展一定的语言学习技能和策略,从而获得利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英语习得者获得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直接感受地道的英语语言。对于母语是汉语的英语习得者来说,英语阅读给英语习得者带来在语言习得上的新体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分别具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特征。英语习得者把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作比较,可以发现,虽然语言的功能具有普遍性,但从整体语言结构来看,两种语言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当他们有了两种语言的对比意识时,那么,通过阅读,在大量语言输入的保证下、在不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下,他们将形成正确的英语语感。

传统的英语阅读主要是在课堂上利用课本进行。课堂英语阅读的教学优势体现在时间安排的精准性、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等方面。可是,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交流,习得者在知识结构方面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课堂传授知识的局限性也就日渐突出,课本能容纳的内容受限,提供的信息明显滞后。在教育教学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满足习得者全面、广泛的知识需求的呼声高涨;习得者自身对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能自如应对、适应变化的环境的意识同样地得到普遍提高。由于网络在现代技术推动下展露出功能多样性,网络学习为在课堂外吸取知识创造了不可多得的便利,因此,习得者在网络阅读资源的利用上就具备了捕捉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的条件和便利。阅读启迪习得者的心智。习得者既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扩充知识,又可以进而明白事理,既开始读懂自己,又逐步了解社会,达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相融。因此,利用网络,阅读在英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会愈加明显,其地位会更加突出。

二、网络阅读的模式探究

要达到阅读目的,习得者不仅要有阅读兴趣,还得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韧恒心。语言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处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之中。Goodman(1967)和Smith(1971)提出“自上而下”模式,反映出阅读是语言知识的实践过程。Rumelhart(1977)提出阅读过程是多种语言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单一的语言知识无助于对语言材料的理解。Stanovich(1980)建立了阅读能力的层次模式。他提出阅读过程是不同层次的语言知识互相补偿过程,习得者要利用所有可能因素协调阅读理解。阅读模式的建立始终是围绕着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语言材料、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

现代科技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但无论是哪种阅读模式,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由于网络阅读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的,是开放式的,体现的是自主性、实践性、广博性、兼容性和实效性的综合考量,因而它的模式的建立以习得者已经拥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基础,进入到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阶段,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对网络阅读资源的整合,提升阅读能力。

三、网络阅读资源的优势

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思想、科学技术、知识智慧的载体,成为现代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拓展了空间,英语习得者可以在课堂以外借助优化的网络环境获取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从教育的角度观察,由于网络阅读资源承载着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把经典和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融入许多时尚的元素,因此,把网络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意义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资源提供多元的文化、广博的知识、多彩的趣味和现实的实用性,发挥出启迪智慧和促进思考的功能:

(一)促进习得者观念转变

传统学习方式是习得者在教室里通过聆听教师的讲授进行学习,时间、地点确定。而习得者通过课外网络学习,他们必须学会自主安排,在可利用的时间和地点,发挥个人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动能。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指导下,习得者不再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授,而是主动建构知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重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习得者的学习方式突破原有的单一、被动,转向多样、自主,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习观念的转变。

(二)扩大习得者学习外延

网络阅读的范围可以按照需求进行扩大。习得者在网络阅读过程中与网络平台实现交互式沟通,与阅读内容容量上的交互式均衡,在与其他习得者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完成的交互式交流,扩大了网络学习的外延,在互渗互动的协调下开阔习得者的眼界。

(三)丰富习得者学习内涵

网络资源中,无论哪种语言文本,其中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包含具有民族特性和种族特性的精神精髓。习得者从网络资源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理解水平、满足个人兴趣、符合当前需求的阅读资源,不仅有利于从语言的角度学习文法、语法、词法,而且有利于从文化的角度增强对于文化的了解,加深学习的内涵。

(四)深化学习的可持续性

网络是可持续学习的推手。网络阅读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习得者的学习提供了量上的储备。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阅读资源扩充迅捷,要求习得者对资源进行选择和处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网络超大容量的信息给予习得者无限的空间,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做出适时而且有益的选择。

四、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利用的要点

由于教育对人类提升自身、促进自身完善的强大推动作用还在不断强化,产生的推动效应有目共睹,基于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等的变革要求,人们要利用一切资源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去发展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网络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特别是把语言的自主学习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其发挥的作用和具备的优势就凸现出来。

网络英语阅读资源的利用,立足于英语习得者本身的视野、能力、品味、实践多方面的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习得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是阅读能否达到预期成效的决定因素。作为资源利用的主体,习得者利用阅读资源可把握的要点有:

(一)找准习得切入点

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三原则——即理解性原则、量的原则和兴趣原则,为习得者提供了选择网络英语阅读资源的原则。无论选取的阅读资源难易程度如何,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利于习得者的后续学习,而保持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是习得是否有效的保证。并且,如果习得者自身对阅读资源的兴趣荡然无存,阅读的技能培养就失去了基础,习得成功的期待必定落空。

(二)突出习得重点

习得者处在习得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对阅读资源的需要就不尽相同,应当对阅读资源进行重点选取。要获得网络英语阅读资源并发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习得者可以按照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确定目标,因此,习得计划的制定要有现实性和前瞻性。

(三)展现习得亮点

习得者参与网络英语资源学习,彼此间构建合作型的交互平台,分享个人在搜集、组织、处理、利用资源上的得与失,是取他人之所长、弥补自身不足、坚持学习的强心剂。语言习得贵在坚持,不断发现习得过程中的亮点,个人的深入学习就有了底气。

(四)关注习得的盲点

利用网络优势、强调网络资源习得的好处,并不是要有意识忽略网络资源存在的弊端,尤其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阅读资源中存在大量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对习得者产生不良影响,还有阅读资源的良莠不齐,语料、信息等材料的真实性缺乏求证等,都可能对习得者造成误导。所以,在利用网络英语资源的同时,还得防范来自网络的恶意侵害,任何放任和麻痹都不可取。

结语

语言习得者在学习中不光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好书本知识,还要学会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懂得如何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要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增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网络操作中体会到习得的愉悦,真正成为的学习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网络英语阅读资源的利用探索新的语言习得模式,这将是一个有益并且有效的尝试。

注:

[1]Goodman,K.S.1967.“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ist.”CollegeReadingAssociation,vol.6.

[2]Krashen,S.,andT.Terrel.TheNaturalApproach.PergamonPress,1983

[3]Rosenblatt,L.TheReader,theText,andthePoem.Carbondale,Ⅲ.:SouthenUniversityPress,1978

[4]Rumelhart,D.E.1977“Towardaninteractivemodelofreading.”InS.Donic(ed.)AttentionandPerformanceVI.Hillsdale,NJ:Elbaum

[5]SandraSilberstein.TechniquesandResourcesinTeachingRead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6]Samuels,J‘Themethodofrepeatedreading.’TheReadingTeacher32(1979)

[7]Stanovich,K.E.1980“Towardaninteractive-compensatorymodelofinpidualdifferencesinthedevelopmentofreadingfluency.”DeadingResearchQuarterly,16,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邮编:6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