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如何教好数学

王艳

山西太原尖草坪实验中学王艳

数学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分不开的有许多老师为了教不好数学而烦恼在这里我有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数学教学中发展智力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故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即数学思维品质的全部五个品质.

一、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敏捷性.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解题速度的问题,就是教学大纲强调的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经研究发现,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在运算时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演算速度快,心算能力特别强.相反地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运算时间往往是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两三倍.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运算只看作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要看作是运算习惯的差异和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

思维的敏捷性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常见的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有速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后,对熟练的计算过程可简化,必须以很快速度完成.二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高速度的方法.速算的要领的掌握和背诵一些数据,在思维活动中也是一个概括的过程,能够促进智力品质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的策略

1.研究背景.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课程改革的实效.

2.现状剖析.

谈到中国数学现状,数学家吴文俊坦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以上都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教学中教好数学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