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策略研究

王启超

王启超(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1.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与我国传统的教学相融合,帮助我们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上进一步发挥本学科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对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误解、误用和滥用。不少的教师认为,开公开课时,必须要有分组讨论环节,更有甚者,评价一节课,只要有分组讨论环节,就能套上“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帽,有的老师,不管上什么课,不管提出的问题需不需要讨论,一律分组讨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策略,真正帮助我们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小组讨论,我们大致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样的课需要组织小组讨论?②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③如何组织小组讨论?④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该做些什么?⑤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如何评价?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让这一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2.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的问题,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并且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然而,事实上,小组讨论的过程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所追求的是小组讨论的效果,优于原先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效果。因此,本课题主要是要研究:如何才能让小组讨论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如何把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与我们高中生物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这一研究目标包含的内容并不只是小组讨论的过程,而且还包含了对小组讨论有效性的检测。

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是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学指导意见,选择适合开展小组讨论的课题,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班级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对比,寻找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检测、问卷调查、阶段性测评等,形成对小组讨论简单而有效的评价制度;通过在课堂上反复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寻找能提高小组讨论效能的基本操作模式。

3.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或课题开展小组讨论教学;高中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高中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是激发并释放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分组讨论,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分组讨论才好的。因此,就要求对提出的课题有所选择。

3.2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很多时候,分组往往是随意的,由于教师在事前并未深入了解每个组的成员特点,也没有分配任务到人,会导致学生中有的积极,有的偷懒,并且往往会形成以某个学科好生的意见为意见的“言霸”现象。目前有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各类教育学,也提出了在分组的时候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即:小组的学生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习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这些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适合较为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上暂时性的小组讨论却未必实用。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3.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发挥的作用;小组讨论看似把任务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但其实教师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多了。作为老师,怎么做能对小组讨论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怎么样才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来进一步促进我们有效地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作为课题的抛出者,应该做些什么。

3.4形成对小组讨论效果的评价制度;小组讨论有没有帮助我们达成教学目标?有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及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呢?要回答这样的质疑,就必须要有对效果的评价。而有效地评价方式能使不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有些课中,小组讨论只作为一个过程出现,而没有准确而有效的评价,这样会使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讨论了,但是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有可能仍然是模糊的。评价不仅是对小组总体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

4.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操作设想

本课题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主要操作思路为: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深入地钻研教材,分析教学指导意见,以现在高二两个同类型班级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平台,进行小组讨论实践与传统教学实践的对比。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相关的案例,通过组内听课研讨、录像分析、课堂检测等手段,检测小组讨论的效能,并形成对小组讨论的相关评价制度。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不断积累文字性材料。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的策略,结合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的教学科研能力与理论素养。利用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机会与外出学习的机会,与同行前辈交流经验,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并演化为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补充和完善该课题的研究,形成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