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浅议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吴晓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吴晓华

摘要:课堂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手段。现如今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还存在教学效率比较低以及老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这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乃至一生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当中来,借以此课结合生活,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兴趣,并且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自我的提高与发展。广大教师应该对这一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把它看成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更是教育人的课程。

一、立足新课标,确定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基础课课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而其宗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又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强调,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也只有通过三维目标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达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例如,我们在设计九年级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走向全球化》这一节的三维目标时,可以这样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科学意识和全球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三维目标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渗透于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当中才能更好的达成。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根本,作为现代公民,必须有崇高的品德和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现代公民的手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养的现代公民,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教材受篇幅限制,有些重难点只能点到为止,没有阐述发现与总结的过程,只有一个结论或观点写在书上。至于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教材一般不会提及。例如,在教学"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通过阅读教材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学生不难发现最先进行海上探险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读到这里,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既然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开辟新航路应该是由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意大利进行。至于为什么不是意大利,而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课本上却没有提及。如果教师对此类问题加以回避,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把握教材的难度。笔者认为,对教材中的"拦路虎"不能绕过,实有必要一个个除掉。搬除路障时,教师既不能"放羊",听任学生自己去搬,又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袖手旁观。最可取的做法是和学生一道,鼓励之引导之,共同探究攻克难关,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立足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对传统学习方式,特别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代表的传统学习方式弊端的清晰认识,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标志,其突破点在于相对过去的"被动、机械学习"提出高质量的"自主学习",相对于过去的"个体学习"提出"合作学习",相对于过去的"接受学习"提出"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最终要形成的局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于学习",即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讲解《挑战"两级"》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三幅画片,即图一《欧盟旗帜》、图二《Ⅸ欧元》、图三《20世纪50-7O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第一,让学生通过合作l讨论的方式,分析三幅图片材料中隐含的历史信息;第二,我设计了两道探究题,其中一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摆脱'和平宪法'束缚,从'专守防卫'正式踏上了'海外派兵'之路。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有明显的抬头倾向。阅读有关背景文章,思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的原因。"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

四、立足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

历史思维,是一种学习历史知识的独特思维形式,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培养。例如,我们在讲解《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这一课时,会遇到评价某一思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法:我们评价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结构,即评价某一思想,一般从性质、进步性、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那么,当我们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时再进一步强化这一思维结构。而当我们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一思维结构进行分析、思考了。通过课堂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多种思维结构,以致最终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就形成并得到发展了。

总之,进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很多,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进行教学。注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采用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荣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21).

[2]司芳芳.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