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

李红莉

李红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三部神外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适时吸痰;吸痰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25-02

吸痰的指征和时机

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刺激。临床上常用吸痰指征为;呼吸机管道内压力升高,患者呼吸时与呼吸机有对抗,听诊有痰鸣音,痰液堵塞SPO2下降。吸痰前要注意观察肺部体征和临床症状,不应以痰的性质、量、来片面评价吸痰效果,决定吸痰时间。有研究将吸痰指征分为客观情况、患者、护士3方面。客观情况包括气道压力报警,SPO2下降等出现高压报警。出现高压报警时,多为痰液堵塞气道使管腔变窄,致气道压力升高,但也不精确。气道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可判断为痰液阻塞,作为吸痰指征。还有造成SPO2下降的原因很复杂,可能由于呼吸机管路意外断开,打折,呼吸机模式、参数不能适应病情,也可能是病情变化导致,而痰阻气道只是众多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护士能够分析和排除可能导致SPO2下降的因素,正确判断吸痰时机。患者方面包括患者主动要求,如患者主动要求吸痰时,此时痰液已经很多了,此时并不是最佳吸痰时机。护士应该更早观察,发现患者的吸痰指征。对于神志清楚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自行将气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气道,再进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导致的不适。护士方面包括无理由、觉得应该吸了、遵医嘱、按时间。还要根据疾病的特征确定吸痰时机,如ARDS患者一般予PEEP5-15CMH2O以维持良好氧合,负压吸引时使肺容积下降、肺泡内压下降、复张的肺泡迅速塌陷、反复吸引组织经常处于缺氧状态,ARDS患者应在低氧状态纠正理想时进行吸痰,而颅高压患者应在颅内压得到控制时进行吸痰。

2吸痰前协助排痰

可采用深呼吸、有效咳嗽、叩击、振动、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来,机械通气患者1-2小时翻身一次,可以仰卧位、左侧卧位45°,仰卧位、右侧卧位45°,交替翻身,同时用手掌掌面叩拍患者两肺部,自下而上,振动排痰机促使深部小支气管部位痰液的排出,减少罗音,缩短脱机时间更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

3吸痰法

(1)吸痰管的选择。一般选用长度为40-50CM、直径为导管内经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并有侧孔硬度适中的吸痰管。气道内吸痰管和口腔内吸痰管应分别选择圆头单孔和圆头多孔吸痰管。还可根据痰液的性状选择吸痰管,对稀释痰液用较细多孔的硅胶软管并低负压吸引,黏稠痰液选择较粗硅胶软管。

(2)吸痰管插入深度。有研究认为,对于机械通气初期,分泌物较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宜深部吸痰,即插入深度比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深3-5CM,刺激隆突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呛咳利于深部分泌物排除,但是深部吸引易引起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而致气管狭窄、肺气肿、肺不张。有研究提出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长度再延长1CM为宜。还要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如遇阻力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压力及时间。压力一般成人40.0-53.3KPA(300-400MMHG),儿童小于40.0KPA,避免压力过大引起支气管痉挛,气管黏膜损伤,进吸痰管是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气道。时间成人每次不超过15秒,儿童每次不超过10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时间过长引起气管粘膜水肿。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换吸痰管,动作要轻柔,准确,快速,痰液粘稠时配合叩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SPO2的明显改变时,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吸痰的过程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观察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能够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才能做到适时吸痰。

参考文献

[1]李莉,王欣然.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选择.中国实用护理学,2007.9

[2]韦小君,王玲华.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的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四版.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