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语言与动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戏剧语言与动作

宋毅华

戏剧的主要因素是语言和动作,语言靠动作来体现无法表达的内心活动。而行动又靠语言来补充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对于一些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来说,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使他们深深地懂得在戏剧艺术中,语言与动作永远是戏剧性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能够用动作的地方,决不用语言;能够用语言的地方,也必须按照人物性格的行动进行表现。对演员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剧作者说来,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优秀的剧作家要善于运用戏剧的语言和动作,但戏剧语言和动作应是人物性格的生动体现,那些不能显示人物特有的性格,不能提示人物独特内心活动的动作和语言,戏剧性往往是表面的,微弱的。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深深地潜藏着,这种内在行动又往往是戏剧性最强的地方,是塑造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一笔。戏剧家焦菊隐就曾经说过:“能够集中概括地说明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的台词,才叫做有行动性,能够叫人听了一句台词,就懂得了很多句存在于他心里并未说出来的话,这才叫语言有行动性。”这就是语言与动作的辩证关系。

戏,通常是越演越活,表演艺术越丰富,而戏剧的语言也就越加精炼,原来看是需要的语言,已为表演动作充实了。演员把洗炼的舞台动作,在观众面前直观地再现出来,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动作性的语言,是演员艺术的基础。只有时刻想到这一基础规律的人,只有考虑语言如何与形体动作结合的人,才能写出别具匠心的真正艺术品。语言不仅仅体现在动作上,而且语言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一出戏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也起到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好的语言能使人物形象鲜活丰富,相反则苍白、没血没肉。在刻画人物上,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刚强的、懦弱的、丑恶的、美好的、向上的、灰暗的,种种人物性格都是通过这一人物所表达的语言刻画出来的,正所谓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知道,戏剧艺术往往就是冲突的艺术,而这冲突也是通过戏剧语言表现出来。以曹禺先生的《雷雨》为例,其中有一段蘩漪准备辞退四凤找鲁妈来谈这件事,剧中人物的对话仿佛是在拉家常似的:

蘩漪我先把我家里的情况说一说,我家里的女人很少。

鲁妈四凤年纪很轻,她才十九岁,是不是……

蘩漪这样年轻的孩子,在外面做事,又生得很秀气的。

这些话看似极为平淡,似乎根本没有触及要谈的题目,但其中却带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语言行动:暗示鲁妈自己的女儿可能有某些不检点的地方。这一潜台词,果然在鲁妈身上发生作用,鲁妈焦急地问:“四凤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了?”这时的蘩漪却不动声色地说:“不,不(又笑了)她很好的,我只是说说这个情形。我自己有一个儿子,他才十七岁……是个不大懂事的孩子。”曹禺先生巧妙地应用了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暗示四凤与少年周冲之间的某些瓜葛。这些话里的动作立即产生了效果,鲁妈更加着急,并决心把四凤带回去。这例证十分生动地说明语言动作是如何在戏剧中发生影响,达到目的的。它不仅含蓄,充满了内在的潜台词,而且戏剧性很强,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增强了戏剧的悬念,为突出角色的性格创造了条件。剧本的语言动作不应太直太露,而应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

戏剧的语言不仅仅是几句台词,而是高度集中、凝炼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经得起推敲,戏剧语言决定着一出戏的好坏成败。

因此,戏剧语言要写得感人至深,万不能忘却语言的行动性。剧作家只有写出有行动性的语言,表演艺术家才能在台词里挖掘人物的舞台行动。在戏剧艺术里,语言的性格化和语言的行动性是密切关联的,只有高度凝炼的动作中,寄寓着丰富的内容,并用它来表现人物的语言行动,戏剧人物才能活在观众心中。

语言在戏剧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戏剧要用语言打动观众,如果语言不生动优美,就不可能很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戏剧情节,也就无法打动观众。好的台词,常常如锋利的解剖刀,使人物内心的隐秘暴露无遗。

戏剧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难以表演的一种,就是“无声语言”——潜台词。潜台词实际上就是内心独白,是心声。但通常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