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阻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区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区,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区。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 标签: 大鼠 运动皮层 微刺激 神经元
  • 简介:急性应激和长期慢性应激均可损伤脑内的海马和前额叶,继而降低动物或人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4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方式建立力竭运动小鼠模型。在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0h)、12h、24h和1周,检测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变化,以及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表明,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在0h、12h显著降低,24h有所恢复,1周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在0h、12h和24h后显著增加,1周后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回落。力竭游泳运动所致小鼠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反复力竭游泳运动 前脑皮层 海马
  • 简介:脑功能区深部小病变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术中找寻病变困难,术后存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风险,传统的神经导航技术又因“脑移位”的发生而有失精准,医师们在选择治疗策略时常有争议,往往过于保守而付诸放射治疗.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当属术中磁共振结合功能神经导航平台支持下的精准神经外科技术,笔者也曾参与该技术的临床科研工作[1~3].而国内尚未大规模开展此项技术,本文试图通过病例回顾来探讨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技术.

  • 标签: 运动皮层 术中超声 显微外科 颅脑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直接皮层电刺激(DES)在定位前庭功能相关皮层中的应用价值及前庭功能皮层区域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收治的17例已置入立体定向电极(SEEG)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资料。根据患者DES功能定位结果,将引起前庭症状的刺激位点在MNI标准空间中进行重建并对其解剖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在群组中获得精准的前庭功能皮层图。结果引起17例患者前庭症状的DES位点共有33个,其中9个(28%)位于缘上回,6个(18%)位于楔前叶,6个(18%)位于后岛,1个(3%)位于前岛,4个(12%)位于颞上回,2个(6%)位于颞中回,4个(12%)位于中央前回,1个(3%)位于扣带回。位于岛叶皮层的电刺激强度最小(平均强度2.43 mA),其中6个位于岛后的刺激位点的平均刺激强度为2.17 mA。结论本研究采用DES技术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存在涉及前庭信息处理的特异性皮层区域,该区域集中位于岛叶皮层、颞上回、颞中回、缘上回、楔前叶、中央前回及扣带皮层

  • 标签: 前庭症状 直接皮层电刺激 前庭功能皮层
  • 简介:对于神经外科幕上相邻或者累及运动、语言功能区的神经上皮肿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的保护重要的脑功能区皮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手术的关键就是功能区定位。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直接定位脑功能区的确切位置,是目前最准确可信的脑功能定位方法。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直接皮层电刺激技术,联合应用皮层诱发电位,术中脑电图,术中超声等电生理技术,治疗大脑运动、语言功能区胶质瘤35例,配合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功能区胶质瘤 直接皮层电刺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大脑中与感觉、运动、学习、语言和认知有关的系统都集中于大脑皮层,面部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在控制颌面运动功能时发挥重要作用。口腔环境改变时,可以引发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结构改变及功能重组,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可塑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皮层中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可塑性研究对于揭示大脑活动规律、实施临床矫治和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皮层 面部初级感觉 口腔环境 功能重组 神经可塑性 皮层可塑性
  • 简介:摘要咖啡因,哌醋甲酯,匹莫林,甲氯芬酯,吡拉西坦,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兼有镇痛作用。本文试着论述以上几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兴奋药物 大脑皮层 神经类药物
  • 简介:本文报道了20例难治性癫痫在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时的皮层脑电图改变。难治癫痫在进行手术时行皮层电图记录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及能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尽量避免损及重要功能区。

  • 标签: 皮层电图 难治性癫痫
  • 简介: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茎部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矿质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芒茎皮层外表面由纵向的条纹区和非条纹区交替排列而成;皮层纵切面中存在多孔结构及具层状细胞壁的横向管孔;皮层中存在不同结晶形态的Si化合物。芒茎皮层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与甘蔗、麦草等的茎部皮层不同.芒茎皮层主要含C、O、Si、K等元素,Si元素含量高于50%,C元素含量低于4.0%;皮层中部的Si元素含量最高,外部及内部的Si元素含量稍低;皮下纤维及芒茎内部组织结构中的Si元素含量均为0.00%。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 标签: 芒茎皮层 SEM-EDXA法 形态 超微结构 矿质元素 硅化物
  • 简介:用SEM-EDXA法研究粤晶丝苗水稻茎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稻草茎部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气孔主要分布在颗粒物区.颗粒物区中每一颗粒物行都被硅含量极高的颗粒物团所加强;每一颗粒物组主要由2个横向相对的颗粒物组成.非颗粒物区的Si元素含量为21.04%,明显低于颗粒物区,但K元素含量则明显高于颗粒物区.稻草茎皮层结构紧密:表皮细胞璧呈多层结构,不同层次方向不同,细胞壁上分布着较多孔洞.切面中,皮层中的Si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皮层的外表面,内部组织中的Si元素含量极低,但K元素含量高.粤晶丝苗稻草茎的Si元素含量较低、K元素含量较高,这些特点将对稻草浆黑液碱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稻草茎皮层 超微结构 颗粒物区 矿质元素分布 硅化物
  • 简介:用SEM-EDAX法研究蔗秆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蔗秆表皮层的外表面由C、O、Mg、Al、Si、Cl6种元素组成,Si的含量为30.464%;颗粒状物的Si含量为53.833%.蔗秆表皮层径切面中含C、O、Mg、Al、Si、K、Ca7种元素,自外向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表皮层是Si等矿质元素高度密集、超微结构非常复杂的多层结构;表皮层中的Si绝大部分在碱法制浆的低温蒸煮阶段就被溶解转移到黑液中,残留物几乎为纯C组成.蔗秆表皮层的超微结构、Si等元素的存在状态及脱除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蔗秆表皮层 SEM-EDAX法 超微结构 元素组成 造纸原料 硅干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结合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从灰质皮层到白质纤维全面系统地对聋哑儿童全脑结构的改变进行测量分析。方法选取9~13岁聋哑儿童及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27例。采集所有被试T1结构像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分别进行SBM及TBSS的分析,计算皮层厚度、回指数及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SPSS 20.0软件和FS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聋哑儿童左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楔前叶的皮层厚度明显降低(团块大小4 150,P<0.05)。右侧大脑半球颞横回、颞中回区域皮层厚度降低(团块大小2 592,P<0.05)。左侧楔前叶区域局部回指数明显升高(团块大小3 225,P<0.05)。DTI结果显示在放射冠、皮质束、扣带回、胼胝体、丘脑辐射、额枕下束等区域FA值降低(P<0.05,TFCE校正)。结论聋哑儿童大脑皮层及白质微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楔前叶出现了脑结构重塑和代偿重构,为深入研究听觉功能丧失与大脑结构改变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聋哑儿童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法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 多模态
  • 简介:在能量编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得到了大脑皮层内大规模神经元集群在阈下和阈上互相耦合时神经元电位变化的能量函数.根据神经电生理的实验数据得到了高斯白噪声条件下神经元电位活动的膜电位运动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膜电位的均值恰是先前已发表的膜电位运动方程的精确解.在这个基础上,还得到了神经元集群编码的哈密尔顿函数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即神经元集群随时间的能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表达式.

  • 标签: 神经元集群 能量编码 哈密尔顿函数 生物学神经网络
  • 简介:目的:研究皮层下单灶卒中后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该类患者执行功能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具有单一的丘脑、基底节、侧脑室旁白质卒中病灶的脑损害者31例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线测验(TMT)、Stroop色词测验(CWT)、语义相似性测验(ST)评估其执行功能。结果:①皮层下单灶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抑制干扰能力、推理转换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②左侧卒中组主要表现为抑制干扰能力损害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右侧卒中组只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③丘脑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抑制干扰能力受损;基底节区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推理转换能力受损;侧脑室旁组基本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结论:①皮层下单灶卒中后的执行功能损害较广泛,且损害模式一致表现为执行速度减慢。②MoCA量表评估皮层下单灶卒中后执行功能损害有一定局限性,建议限时检测或评估耗时指标。

  • 标签: 皮层下卒中 执行障碍 评估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视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结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具有结构可塑性。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变化是视皮层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变化的基础。这些结构改变主要包括突触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树突棘的消失或增加、树突棘的更替及大小的变化、突触后致密物以及神经元周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等。结构的变化与神经元内外分子及非神经元成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Ly-6/神经毒素样蛋白1、勿动蛋白、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对视皮层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丰富环境等外界干预因素对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均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影响视功能的发育或其损伤后恢复。相比于功能学研究,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研究依赖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高级成像技术,结果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对视皮层结构可塑性的不断探索会增进我们对弱视等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理解,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创新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皮层 神经元可塑性 突触 树突棘 关键期
  • 简介: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究针刺太冲穴治疗眼疾的现代科学机制.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交替针刺视觉相关穴位--太冲穴及假穴,1.5TMRI采集数据,SPM2软件处理后获得2个针刺任务的个体及组激活图;组激活图若见视皮层激活,计算激活点的信号强度,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组激活图针刺太冲穴见视皮层激活,而假穴未见激活;针刺太冲穴双侧视皮层激活点信号强度均较强,且均为针刺侧激活强度强.个体激活图针刺太冲穴9例视皮层激活;假穴6例.结论:BOLD-fMRI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BA18),负责较高级视觉过程,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强,为中医针灸治疗眼疾提供了一种解释.

  • 标签: 针刺 太冲穴 磁共振成像 视皮层
  • 简介: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