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参数调整对脊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维持原有腰椎前凸角(LL),B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LL增大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腿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影像学参数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8.15±1.42比7.98±1.39,t=3.276、1.839,P>0.05)、JOA评分(7.20±1.30比7.36±1.25,t=1.689,P>0.05)和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VAS评分(3.25±0.51比2.06±0.29,t=7.276,6.158,P<0.05)、胸腰段后凸角(TLK)(14.42±1.25比10.14±0.98,t=0.025,P<0.05)、骨盆倾斜角(PT)(18.56±2.82比12.23±1.63,t=0.037,P<0.05)、冠状Cobb角(12.25±1.52比7.14±1.67,t=0.024,P<0.05)、垂直轴(SVA)(43.26±13.24比35.50±11.15,t=0.009,P<0.05)、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PI-LL)(15.52±2.96比8.59±2.22,t=0.030,P<0.05)水平低于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2.49±0.46比1.85±0.30,t=7.158,P<0.05)、LL(26.63±2.43比38.64±3.76,t=0.017,P<0.05)、SS(27.61±4.52比33.91±5.94,t=0.023,P<0.05)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增大LL能够缓解术后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术后脊柱平衡

  • 标签: Roussouly Ⅱ型 脊柱腰椎融合手术 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盆参数与关节突化对L4~S1融合术后近端邻近节段(L3,4)关节突关节退变(facet joint degeneration,FJ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L4~S1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共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54.59±5.48)岁(范围45~60岁)。应用X线、CT、MRI及Weishuapt分级评估近端邻近节段L3,4关节突有无退变并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参数,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访时间、术前诊断、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disk,HD)及近端关节突关节角。比较术前及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3.44±6.85)个月(范围24~36个月),关节突退变组17例,关节突非退变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BMD、随访时间、术前诊断、术后LLL、LL、S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关节突退变组PI为56.28°±6.03°、PT为17.90°±7.06°,大于关节突非退变组的47.87°±8.30°、14.41°±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退变组近端关节突关节角为58.48°±2.00°,关节突非退变组为54.69°±3.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退变组HD为(7.50±3.60) mm,关节突非退变组为(9.30±2.79)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31)。按下腰椎前凸分布指数是否异常进行分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增大(OR=1.22,P=0.005)及近端关节突关节角增大(OR=2.04,P=0.008)是术后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关节突退变组ODI改善率为58.14%±13.41%及JOA评分改善率为44.72%±9.53%,小于关节突非退变组的70.18%±8.03%、68.86%±8.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PI增大及关节突化(即近端关节突关节角增加)是术后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FJD患者下腰椎前凸分布异常及PT恢复不良更为明显,可能与PI增大有关;邻近节段FJD患者关节突方向趋向化。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关节突关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颈椎平衡(cervical sagittal balance)是用于对站立位颈椎位置的一种描述,通过相应的面参数评估颈椎的面位置。颈椎常用的面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面轴向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SVA)和T1倾斜角(T1 Slope, T1S)等。颈椎平衡与脊柱整体的平衡息息相关,其面参数失衡与颈椎疾病进展、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颈椎面整体平衡性,尤其是颈椎手术后面参数变化,能够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由于颈椎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颈椎平衡参数种类繁多,已有的研究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缺少总体、全面的描述。通过系统地检索文献,筛选相关的研究,对颈椎平衡参数与颈椎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综述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颈椎的面参数有不同的转归倾向。颈前路手术能够保持或改善颈椎的平衡,其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具有更好的效果;颈后路手术后颈椎面参数倾向于出现失衡或代偿,术前存在面失衡、高龄、合并复杂后纵韧带骨化更容易出现术后失衡或失衡加重。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评估,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颈椎面失衡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曲线参数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39例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入选者均行脊柱经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的X线片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脊柱面参数中,腰椎前凸角、脊柱-骨盆角明显高于术前,C7平衡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参数中,骶骨倾斜角角明显高于术前,骨盆倾斜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全脊柱-骨盆曲线参数,能准确反映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失衡状态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脊柱-骨盆平衡状况及手术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旁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孔狭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L5~S1或L4~5椎间孔狭窄,其中腰椎滑脱峡部裂假关节者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者4例,外侧椎间盘突出间隙狭窄5例,椎体终板后外缘局限性增生骨化突入椎间孔者9例。同时11例为垂直狭窄型,9例为水平狭窄型,12例为Ⅲ度狭窄,8例为Ⅱ度狭窄。结论临床上运用CT旁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进行诊断,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CT旁矢状位重建 腰椎间孔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单节段及双节段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面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例(Ⅰ度32例,Ⅱ度12例)经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节段分为单节段组(29例)和双节段组(15例)。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全脊柱侧X线片的面参数脊柱骶骨角(SSA)、T_1骨盆角(TPA)、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PI)、骨盆倾斜(PT)及骶骨倾斜(SS),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SSA、TPA、LL、SS均较术前增大,PT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组手术前后LL差值、ODI差值与双节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手术前后LL差值与ODI差值均相关。SSA差值在双节段组与VAS评分差值相关,在单节段组二者无相关性。结论Ⅰ度或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TLIF治疗可改善脊柱面参数,且单节段固定更有利于术后脊柱面参数的改善。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肉骨骼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轴和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应用能否改善急性脑干梗死(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 ABI)的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ABI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常规轴及薄层DWI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者在出院前再次进行DWI复查证实。记录仅常规轴和常规轴+薄层DWI检测不同部位脑干梗死的阳性病例数及阴性病例数。结果共纳入65例ABI患者。仅常规轴DWI阳性51例(78.5%),阴性14例(21.5%);常规轴+薄层DWI阳性60例(92.3%),阴性5例(7.7%)。其中,8例延髓梗死仅常规轴DWI阳性4例(50.0%),常规轴+薄层DWI阳性6例(75.0%);50例脑桥梗死仅常规轴DWI阳性44例(88.0%),常规轴+薄层DWI阳性48例(96.0%);4例中脑梗死仅常规轴DWI阳性1例(25.0%),常规轴+薄层DWI阳性3例(75.0%);3例脑桥+中脑梗死仅常规轴DWI阳性2例(66.7%),常规轴+薄层DWI阳性3例(100.0%)。轴联合薄层DWI对AB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常规轴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对78.5%;χ2=4.993,P=0.026)。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轴和薄层DWI能提高ABI的检出率。对于轴DWI未发现病灶或诊断不明确的ABI患者,应加用薄层DWI。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 弥散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特点和MRI表现探讨磁共振膝关节扫描的改进,以提高膝关节ACL的显示率。方法选择成人膝关节140例,分别进行伸直、微曲和屈曲的垂直和斜的MR扫描,观察不同位置、不同角度ACL的MRI显示效果。结果ACL损伤在伸直垂直、斜面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6.7%、53.3%;微曲垂直、斜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0%、85.0%;屈曲垂直、斜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0.0%、100.0%。结论ACL在MRI上屈曲面显示最佳,可作为诊断ACL损伤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MRI 斜矢状位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腰椎退行性病变逐年增加。退变性腰椎滑脱是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腰椎椎体滑脱,腰椎-骨盆参数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随着滑脱的加重越来越明显,同时手术矫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像腰椎-骨盆参数的改变,近些年来微创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进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式之一,不断被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创技术的涌现,脊柱外科已逐渐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椎间孔进入椎间盘,切除一侧关节突关节减压,后在椎间放置结构性支撑物,来恢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促进植骨融合,该技术即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因其独特优势在较小手术创伤及较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得到了脊柱外科医生的青睐。微创TLIF对腰椎-骨盆参数的改变越来越引起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微创TLIF对腰椎-骨盆参数影响、适应证与禁忌证、优势与发展及微创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腰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对腰椎曲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行腰椎后路腰椎板开窗减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采用弓形曲度及COBB角测量法对术前、术后1周的腰椎正侧片进行测量,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曲度的改变。结果:腰椎手术对腰椎曲度(弓形面积、COBB角)改变无相关性(P〈0.05),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结论:腰椎板开窗减压术对腰椎曲度的改变无明显相关,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 腰椎曲度 弓形曲度 COBB角
  • 简介:摘要颈椎结构复杂,存在较大活动度,更容易发生退变、损伤和功能障碍,患者的颈椎序列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息息相关。本综述对颈椎参数的意义及其在颈椎病、脊柱侧凸、强直性脊柱炎和颈椎畸形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全面综述。

  • 标签: 脊柱 颈椎矢状位 生活质量 颈椎病 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正常人的颈椎侧断层融合(DTS)图像上颈椎参数,探讨年龄因素对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120名健康的志愿者(男62名,女58名),将志愿者依据年龄划分为4组,A组≤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1岁,每组包括30名研究对象。在颈椎侧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C2~C7 Cobb角(Cobb C2~7)以及C2~C7轴(C2~7 SVA),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年龄与颈椎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B、C、D各组的Cobb C2~7均值分别为(19.23±8.20)°、(20.13±7.39)°、(14.34±6.26)°、(14.41±7.49)°,C2~7 SVA均值分别为(12.34±4.31)、(14.45±4.45)、(17.17±5.63)、(18.43±6.45) mm,T1S均值分别为(30.09±6.26)°、(29.06±6.18)°、(23.71±4.88)°、(21.38±5.71)°,NT均值分别为(41.95±8.88)°、(43.05±8.76)°、(45.89±8.20)°、(48.6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5、8.053、15.766、3.684,P<0.05),A、B、C、D各组的TIA均值分别为(72.04±7.76)°、(72.11±6.98)°、(69.60±8.75)°、(70.01±8.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P>0.05);Cobb C2~7、T1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0,P<0.05、r=-0.525,P<0.05);NT、C2~7 S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3,P<0.05、r=0.406,P<0.05)。结论颈椎曲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左右人群的颈椎前凸程度随年龄增长开始显著减小。因此,年龄增长可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 标签: 年龄 颈椎 断层融合 矢状位参数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广泛,髋臼假体的放置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自髋臼假体放置的"安全区"的概念提出以来,"安全区"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遵循的原则,而近年受到了挑战。临床中发现即使是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亦可能会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髋臼假体脱位。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40篇文献,并查阅了相关专著。新近的研究表明,面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活动度可以影响髋臼假体的空间位置。脊柱退变、长节段腰椎融合和脊柱强直等因素可导致面脊柱不平衡和/或影响脊柱骨盆活动度,从而影响骨盆的后倾。合适的骨盆后倾是一种代偿方式,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稳定。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安全区",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有必要理解面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的活动度,以期进一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风险。本文以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常见的脊柱-骨盆活动相关参数、髋臼假体空间朝向定义为切入口,介绍了脊柱平衡的定义、代偿机制,以此为基础并根据不同体位来讨论脊柱平衡和脊柱活动度在脊柱-骨盆活动下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透视下骨折线方向对Gartland 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手术的Gartland 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3例患儿资料,根据术前X线透视下骨折线方向分为顺斜型(骨折线前下后上走形)、水平型(骨折线水平走形)和逆斜型(骨折线前上后下走形)3组,比较3组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肘前瘀斑、术前神经症状、手术时间、切开比例及末次随访肘关节Flynn评分等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8.65±2.47)个月]。骨折线为顺斜型60例,水平型64例,逆斜型29例。3组患儿在性别、侧别及致伤原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斜型骨折年龄为(4.76±2.51)岁,水平型为(4.71±2.09)岁,逆斜型为(6.32±1.98)岁,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6,P<0.05)。顺斜型骨折患儿术前10例肘关节出现瘀斑,水平型为7例,逆斜型为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2,P<0.05)。3组患儿术前神经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斜型骨折手术时间为(43.28±24.25) min,水平型为(40.95±27.41) min,逆斜型为(58.66±34.08) min,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7,P<0.05)。顺斜型与水平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失败各1例,行切开手术,逆斜型骨折4例闭合失败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3,P<0.05)。末次随访顺斜型骨折优良率为96.67%(58/60例),水平型为95.31%(61/64例),逆斜型为93.10%(27/29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斜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比较少见的骨折,该类型骨折软组织损害较重,肘前瘀斑更明显,传统复位方法较困难,复位时需临床医师先将肱骨远端转到骨折线前方后,再进行固定。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Ⅲ型 骨折线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脂t2Wi在诊断颈椎间盘变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100例,观察其核磁共振(MRI)图像,报告变性600例,部分变性没有报告。对比压脂t2Wi与t2Wi的检出情况。结果压脂t2Wi90.50%检出率显著优于t2Wi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颈椎间盘变性患者实施压脂t2Wi进行检查,临床诊断率较高,较为敏感准确,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矢状位压脂t2Wi 诊断 颈椎间盘变性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6例上窦损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6例病人中,治愈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上窦损伤的手术治疗,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 标签: 上矢状窦损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