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球菌脑膜是由球菌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害为特征,起病隐匿。这种机会性感染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或其他免疫抑制情况,也见于少部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全球HIV感染逐年减少的背景下,球菌脑膜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文中重点对球菌脑膜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HIV 抗真菌药 颅内压
  • 简介:例1,女,69岁,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淮安当地医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最高可达39.4℃,发热前伴有畏寒,时有头痛。临床曾以"肺炎"抗感染治疗,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反复发热 抗感染治疗 午后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球菌脑膜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40例新型球菌脑膜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缩短球茵脑膜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是球茵脑膜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球菌脑膜(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脑膜相似;C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脑膜刺激症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真菌治疗药物在治疗新型球菌脑膜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新型球菌脑膜患者中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30例,分两组每组15人分别采用两霉素B和两霉素B的新剂型给予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霉素B治疗新型球菌脑膜的有效率为86.7%;两霉素B的新剂型为66.7%。结论两霉素B的新剂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两霉素B,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急诊 抗真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球菌脑膜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头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表现。腰椎穿刺检查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呈现明显的“三高一低”,病原学检查发现球菌和相关抗体。影像学发现有脑膜增强反应和脑实质内的局限性炎性病灶。具备上述条件即可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强调病原学的多次反复检验,以提高病菌检出率,减少误诊。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型球菌脑膜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5例新型球菌脑膜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对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15例患者中,6例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治愈出院40.00%(6/15),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33.33%(5/16),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无缓解20.00%(3/15),另外1例患者因突发脑疝死亡6.67%(1/15)。结论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做好颅内压的预防和护理,药物护理,脑穿刺引流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 隐球菌型 脑膜炎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新型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圆形或卵圆形形状的溶组织酵母型真菌,菌体直径4~6μm大小,易于在干燥的碱性和富含氮类物质的土壤中繁殖,特别是在含有鸽子、火鸡和其他鸟类粪便的土壤中。含有致病菌的尘土是人类新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在健康人群的皮肤和胃肠道也可以分离出新型球菌,但其并不致病。新型球菌在适宜生长的人体组织内迅速以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体积可以增大到7~20μm,并形成荚膜,致病力和耐药性显著增加,在此繁殖过程中不形成菌丝和孢子。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治疗 神经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菌脑膜(CNM)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8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脑脊液检查均异常,7例常规墨汁染色找到新型球菌,8例脑脊液细胞学(CSFC)呈混合细胞增多反应并查见球菌而确诊为CNM。2例CSF培养出球菌。结论CNM以发热、间歇头痛为主、可有恶心、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等。CNM的诊断应用CSFC、墨汁染色及细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早期确诊率。两霉素B或脂质体两霉素联合5-氟胞嘧啶疗效较好。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球菌脑膜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球菌脑膜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霉素B和(或)两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球菌脑膜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新型球菌脑膜的发病特点探讨适合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确诊为新型球菌脑膜的2例患者给予针对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本病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时间长且效果缓慢,费用高,通过加强针对护理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报道误诊为结核脑膜球菌脑膜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脑膜,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球菌,脑脊液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球菌脑膜。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误诊
  • 简介:摘要新生球菌(〇3抑ococcwneo/ormanSjCN)是具有英膜的人类重要病原真菌,主要引起球菌脑膜(Cryptococcusmeningitis,CM),症状凶险,病死率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是易感人群。新生球菌存在于鹤粪、上壤等自然环境中,主要的入侵途径是呼吸道。新生球菌也可见于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中,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感染,如易发于艾滋病、糖尿病和白血病等患者。近年来,由于AIDS病的增多、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导致新生球菌感染发病率大大升高,在欧美已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00万,死亡70万,而抗真菌药物有限,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也给有效治疗造成很大困难。球茜脑膜是最为严重的球菌病。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脑膜炎 A549细胞 CD44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球菌脑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做好球菌脑膜患者的安全护理评估,有针对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强化心理护理,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安全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球菌脑膜脑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单位近20a来收治的免疫功能正常的球菌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应的护理策略与方法。结果收治的109例患者均有病原学依据,所有患者都存在头痛呕吐等症状,37例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对这些危重患者需要进行特殊颅高压的护理;所有患者均有真菌学诊断指标。两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仍然是主要治疗药物,每种药物的副作用需要护理重视。腰穿后鞘内注射抗真菌药物,包括腰椎置管在内的各种脑脊液引流与分流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需要给予熟练的护理配合和术后观察。结论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球菌脑膜均具有危重的中枢症状,药物治疗和各种操作治疗都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需要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免疫正常 护理
  • 简介:新型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粪便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经血行播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球菌脑膜。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患新型球菌脑膜合并球菌肺炎报道较少见,我院2014年7月5日收治产褥期妇女新型球菌脑膜合并球菌肺炎1例。

  • 标签: 产褥期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肺炎 继发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