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性在中国伦理思想吏上占据基础地位,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围绕人性问题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和苟子的“性恶”。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但人性可失,所以要通过修身养性、反身内省等方法找出人本身的善良之心。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而荀子却认为人性向恶,他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但人性可化,所以可以通过注错习俗、进行师法之教,从而成为圣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伦理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 标签: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 简介:通过对《尚书》中出现的“性”字以及无性和降字句进行分析,发现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善思想。正是对人性可塑抱有乐观态度,夏商周三代才出现德治思想的早期萌芽。

  • 标签: 尚书 人性 德治
  • 简介:殷周时期玉文化人性因素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乃至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时人对于道德观念的抽象与关注程度并非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从殷周鼎革到“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过程中,重构的天人观念逐步瓦解了史前巫觋文化的顽固遗存,在人性因素向玉文化内涵的注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殷周 巫觋 玉文化 人性论
  • 简介:孔子人性思想是其仁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孔子在人性方面所进行的思考和研究,是以构建儒家思想学说体系为目的的,他提出的有关道德之性或义理之性的观点为儒家进行道德说教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有关心智之性或气质之性以及人性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等观点也为儒家实施礼乐教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孔子 人性论 道德之性 心智之性
  • 简介:戴震人性发微施扣柱作为考据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戴震当然地擅长于实证的考据学,但他同时又极具“由词通道”、“求道明理”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追求,对构筑哲学体系表现出很大的热忱与兴趣。尤其是他的人性理论,在中国古代人性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

  • 标签: 戴震 道德理性 人性论 知识理性 人性理论 人性构成
  • 简介:孟荀人性比较黄宝先孟子和荀子的人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讨论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其基本内涵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在二者的比较上人们都把性善和性恶当成两种对立的人性,认为二者没有什么相同之处。然而,笔者认为性恶和性善的对立仅仅是一种...

  • 标签: 人性论 性善论 荀子 性恶论 孟子 人性善恶
  • 简介:朱阆仙之后,大部分学者看到了《性恶》篇与《荀子》其他篇在人性问题上的表述不一致,由此又牵涉到《性恶》的作者问题。就上述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性恶》非荀子自著,出自荀子后学,不能代表荀子的人性;二,《性恶》为荀子自著,跟其他篇章的思想相一致;三,《性恶》为荀子自著,但是出于特殊目的而作,与其他篇章思想不尽一致。从方法来说,主要有两种:一,从义理层面论证"性恶"、"性朴"等的矛盾或一致;二,从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等角度对《性恶》、《荀子》文本进行研究。

  • 标签: 荀子 人性论 《性恶》 性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与荀子的性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 标签: 孟子 荀子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不应有各种教学法流派的理论桎梏。外语教学宜采用异步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能强行划一,同步前进。

  • 标签: 外语教学 人性 以人为本 异步法 因材施教
  • 简介:张载的人性新说,是对以往人性战的一个批判性总结。他断言“性于人无不善”,是对孟子性善的继承;断言气质有善有恶,是对荀子性恶有条件的吸收。他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又解释了不善的来源。他依照由天而人、本天道以推人事的逻辑进行人性建构。将超形绝象的太虚本体作为“至善”的“天地之性”的根源,这样就突出了太虚的天道本体地位,弥补了汉唐儒学气化宇宙的不足。张载的人性理论将道德价值的超越本体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大大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解释空间,对以后儒学史上的人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张载 人性论 诠释 批判性总结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人性历来是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明代中后期,由于陆王心学的渗透,理学独尊的地位有所动摇,徽州学者汪应蛟在对朱熹人性进行了改造。文章对《中诠》(亦称《汪子中诠》)一书有关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探析,将汪应蛟的人性归纳为三个方面:天命之性是性,气质之性不是性;坚持性善一元;主张躬行实践的养性

  • 标签: 汪应蛟 《中诠》 人性论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是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人性,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本质本性的一种认识,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悟。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对人的德性的认识,属于一种德性的觉悟,它把人看作是道德人,规定为一种价值符号,否定人的感性存在...

  • 标签: 自然人性论 道德价值 人的本性 感性存在 传统道德 利益原则
  • 简介:“一个人的风格和他的气质是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汪曾祺,出生于苏北的一个农村文化古镇,从小就倍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又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文化图式,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成了作家,更是以自己的文化之笔,去抒写富含文化

  • 标签: 汪曾棋 创作个性 汪曾祺 文化人 现实主义 人性内涵
  • 简介:在洛克那里,政治哲学的理论不仅仅只有认识的基础,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基础,即是人性的基础。从人的财产的角度,洛克不但对于人的自我保存进行了论证,同时重要的是洛克指出这种自我保存与人的自由息息相关。

  • 标签: 政治哲学 人性论基础 自我保存 自由
  • 简介:摘要:从古至今,在哲学层面上关于人性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等各学派就以自家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去思索人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性理论。其中,儒家对于人性的善恶,大众普遍认为是持“性善”的观点。其实不然,儒家的孟子、荀子对人性都并非是持所谓的“性善”,他们观点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 标签: 儒家 人性论 孟子 荀子
  • 简介:涂尔干反对人性一元,主张人性两重性,认为人性是由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组成。为了祛除个体和社会的张力,涂尔干尝试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个人主义,提出了以道德个人主义为理性表现形式的人性宗教。涂尔干的人性思想正是其社会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 标签: 涂尔干 人性两重性 人性宗教 道德个人主义 社会决定论
  • 简介:传统人性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多方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教化成善,发挥德育潜移默化的作用;顺乎人性,坚持德育中和适度的原则;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主体自觉的培养;以人为本,落实德育科学发展的理念。

  • 标签: 传统人性论 德育 教化成善 顺乎人性 修身养性 以人为本
  • 简介:<正>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议题之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过热烈的探讨。其中,孟子、荀子又以其性善说和性恶说扣其两端而各领风骚。比较孟、荀人性之异同,探索其思维方法与理论特点的内在联系,是本文所关注并试图予以论证的问题。

  • 标签: 人性论 荀子 孟子 人性问题 人性善 先秦诸子
  • 简介:管理和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管理理论与实践都以特定的人性为基础,不同的人性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价值观与方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源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

  • 标签: 先秦人性论 管理 哲学
  • 简介:当政治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后,人们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有的人从各国的政治状况去比较,有的人从我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机制去探讨,可以说,在我国学术界,研究政治腐败已形成热潮。本文试图从荀子的人性去看我国的政治腐败,以为同行提供一孔之见。

  • 标签: 荀子 人性论 政治腐败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