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鲁迅到粤赴港70周年纪念,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缅怀鲁迅在粤港的伟大业绩,欢庆东方明珠的新放异彩,笔者无比欣幸,写下这段70年前的旧话题。

  • 标签: 鲁迅 赴港讲演 70周年纪念 史料
  • 简介:张华为西晋名重一世的名士,史书记载张华曾在太康三年出镇幽州。然而关于张华何时离任担任太常的时间却语焉不详。就张华出镇幽州的原因及其担任太常的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太康三年正月张华出镇幽州,同年十二月晋武帝欲征张华为尚书令遭到冯紞的阻挠而作罢。太康四年正月太常郑默因事被免官,张华不久即出任太常一职。至太康五年,因太庙屋栋折,张华又被免去太常一职。

  • 标签: 西晋 张华 幽州 太常
  • 简介:考试还没结束,试题和答案就已经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近日,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这起在全国艺界震动一时的非法提供试题、答案案一审宣判:法院以非法提供试题、答案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毛一晴和索振亚、信潇有期徒刑十个月和九个月,分别并处1.5万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

  • 标签: 陕西省 非法提供 提起公诉 有期徒刑 试题 检察院
  • 简介:以往研究鲁迅赴港讲演,都说陪同者有四人,根据的是《鲁迅日记》2月18日记载:“晨上小汽船,叶少泉、苏秋宝、申君及许广平同行”。这也是一种误解。同行不等于陪同。真正的陪同者只有许广平、叶少泉两人:苏秋宝、申君可能是因别事同行而已。这点,赵今声教授曾明确指出:“鲁迅由许广平、叶少泉陪同自广州乘船到香港。陪同人中没有苏秋宝及申君。……鲁迅先生到香港时一行三人,不是五人。”

  • 标签: 《鲁迅日记》 许广平 教授 误解 广州
  • 简介:1948年10月,胡适应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之邀,与考古学家李济一同到武汉讲学,“此行在武汉住了三天,讲演了十次”。但是,《胡适日记》以及多种胡适年谱、传记对此均语焉不详。王惠超《我在武汉听胡适演讲》(《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第11期)提供了一些信息,但是失之简略,甚至有些史实错误。因此,笔者将根据新发现的史料重新进行梳理,以期还原历史,有助于胡适研究。

  • 标签: 《武汉文史资料》 胡适研究 1948年 2009年 大学校长 考古学家
  • 简介:秦少游未入仕之前所下淮南詔獄,關係詞人一生行事與思想之轉變;然其經過與事由,始終模糊難明.兹證出元豐四年少游入京應試之際,淮南轉運司受詔命在揚州置獄勘劾王仲修等'燕會踰違'事,少游因與之過從被牽連其中,遭到追捕並下詔獄審查,此爲熙、豐大興詔獄株連甚廣之勢所波及.由此獄事的證,可見出當日士子於政治氣候陰晴變化之中的切膚體驗,以及其人生軌迹與文學創作所打上的深刻印記.

  • 标签: 事始末 始末考 秦少游事
  • 简介: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典型的器物,用鼎制度就成为礼之核心,因为鼎不仅是当时社会礼仪之用器,还是沟通人神之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成为等级与权力之标志。九鼎在周代历史上为国朝之重器,产生于西周的列鼎制度,是集祀权、神权、政权于一体的象征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九鼎 列鼎制度 始末 象征物
  • 简介:苏轼三过秀州报本禅院访乡僧文长老一事,是嘉兴文化史上传诵近千年的佳话,历代嘉兴地方志及新编《嘉兴市志》都予收录。为使这则轶事史料更加翔实,笔者特进行一番再考证,现分述于后:

  • 标签: 苏轼 文长老 嘉兴市 访问时间 历史考证
  • 简介: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与凯洛夫《教育学》的导入和学习有着深刻的关联。凯洛夫《教育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凯洛夫《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的适应性问题产生了质疑,对学习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展开了反思,同时努力探索着教育学的“中国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文革期间,凯洛夫《教育学》被当作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教育学而大受批判,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改革开放后.凯洛夫《教育学》重新获得公正评价。

  • 标签: 中国 凯洛夫 《教育学》 社会主义教育学
  • 简介:《新安文献志》是程敏政主持编纂的一部徽州地方文献总集,但其成书过程却颇为漫长曲折,该书创始于天顺年间,直到1497年才最终刊刻完毕,前后长达30年,是一部费时久而质量精的总集,是研究徽学的资料渊薮。

  • 标签: 程敏政 《新安文献志》 徽州 编刻
  • 简介:本文就有关乾隆五十五年(1790),清朝对以安南人(今越南人)为主要构成的群体,在北京编设佐领的历史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所谓安南黎氏,是指在今越南曾建立黎朝(1428—1789)的皇帝。自明清两朝开始,黎氏世代被册封为安南国王。而所谓的佐领(满语niru,汉译牛录),则是指清代八旗制度的基础单位。

  • 标签: 安南 越南人 八旗制度 黎朝 明清 清代
  • 简介: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的校刊工作主要在乾隆四年至十一年间进行,其後又对《辽》《金》《元》三史进行改译并新编《三史国语解》,新辑出《旧五代史》,对《明史》进行修订,道光间又对《二十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版,整个过程延续近百年,是清代官方校书、刻书史上的重大事件。乾隆初年的校勘工作由博学鸿词和进士出身的翰林负责,包括齐召南、杭世骏等当时最优秀的学者,保证了校勘的质量,使殿本正史远迈前代诸本,成为当时最精善的本子。

  • 标签: 武英殿 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 校刊始末
  • 简介:女人之间的关系真是一言难尽。天爱和费费既是校友也是闺中密友,在天爱三次失败的婚姻上,每一桩都与费费暗中“关照”有关。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懵懵懂懂,一个蓄谋已久。两个女人的关系始末,既贯穿了一段复杂的恩怨情仇,又揭示了人性中难以捉摸的隐秘世界。

  • 标签: 男人 婚姻 海洋 丈夫 电话机 始末
  • 简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尼克松下台,作为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关键人物,邓小平一度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中美关系进展迟滞.建交过程一波三折。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宫。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总统 正常化 邓小平 松下
  • 简介:<正>“一二·一”运动后,附中过去那种只重功课、政治上落后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进步的课外活动开展起来了。有些同学不满足于学校或班级出版的“官办”壁报,想邀集志同道合者,创办能真正反映自己思想志趣的新型壁报。1946年11月下旬,我在四年级乙组学习。五年级的杨宣行来邀请我和杨振铎、吴铎、许溶等共同组织一个壁报社,我们同意了。壁报的名称,经过酝酿,最后采纳我的建议,定为“群学”。当时,成立壁报社要向学校当局登记,并且聘请指导人。我们请了四年级甲组导师(班主任)、国文老师钱闻担任指导人。他对如何办好壁报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意见。

  • 标签: 学社 指导人 课外活动 四年级 学校 班主任
  • 简介:红日出东方。美国无视现实。四海翻腾,五州震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红色中国日益强盛,无视中国便是无视世界。谁说美国人不聪明?聪明的尼克松一上台,便在与前苏联的争霸中打出了“中国牌”。契机:小球开路,红色伴银色。焦点:台湾问题,中国人的内政。博士当特使。博士就是博士,博士宴会装肚痛!肚痛的博士却间道中国。美国总统访华。尼克松、毛泽东双手紧握,中美《上海联合公报》震撼全球。中美建交,台岛孤悬。港澳回归,一国两制。台湾,伟大的祖国等着你。几度风雨几度秋,岁月催人逐水流。东方红日映寰宇,西边夕阳枕吴钩。当年国共干戈急,后来台海美航游。千年华夏总一统,共是炎黄何为仇!

  • 标签: 尼克松 毛泽东 周恩来 台湾问题 辛格 中国乒乓球队
  • 简介: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发动第二次东征的同时,拘禁了时在广州的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并在广东北部出兵歼灭了熊部川军,此即轰动一时的"熊克武事件".

  • 标签: 事件始末 熊克武事件
  • 简介:爱心觉罗·溥仪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上演了许多亘古未有的奇闻,三次登极,三次退位,三次逃亡。作为末代皇帝,居然在他人的挟持下三次逃亡,这在历史上可谓是罕见的。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废除皇帝尊号,住进其父醇亲王载沣的北府。1925

  • 标签: 溥仪 逃亡经历 北府 伪满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