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2
1034 个结果
  • 简介:1项目区基本情况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48′57″一36°17′18″,东经101°39′45″一102°42′7″,总面积27.4×104hm2.处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北向东南南倾斜.

  • 标签: 化隆县 草地生态建设 效益分析 长势测定
  • 简介:通过对果洛州玛多县26.67×104hm2鹰架招鹰生物控制害鼠种群数量项目区调查,在鹰架设立前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12个,筑巢率为24%;鹰架设立后1年鹰类日平均遇见数为27.5个,筑巢率为72%,鹰架的招鹰效果为鹰架设立前的2.29倍,筑巢率是鹰架设立前的3倍.按鹰类非繁殖期每鹰巢一只鹰计算,项目区有鹰类1152只,其害鼠有效洞口减退率达25.71%.

  • 标签: 玛多县 鹰架招鹰 生态控制 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草地鼠害
  • 简介:航天遥感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随之产生了牧业遥感、林业遥感、地面遥感和草原遥感等应用技术。草原遥感技术基本上是直接发展到航天遥感阶段。目前,草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开始使用卫星遥感资料,进一步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从1982年陆地卫星4号发射后,具有30米象元度,七个波段的专题制图仪数据已被广泛实验,并证明可以实用。在今后的几年中,人们将看到第三代新型传感器的应用。

  • 标签: 遥感技术 草原资源 地面遥感 卫星遥感资料 专题制图仪 遥感数据
  • 简介:《草原与草业》始于1979年,原名《内蒙古畜牧兽医-草原专刊》,由许令妊教授担任第一任主编。1983年更名为《内蒙古草原》,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学院草原系共同主办,1987年更名为《内蒙古草业》,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共同主办,在全国正式出版,季刊发行。

  • 标签: 《内蒙古草业》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 勘察设计院 畜牧兽医 学会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成立于1983年,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法人社团组织,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的组成部分,是由全区草原、草业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性、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 学会 独立法人资格 社会团体 科技工作者
  • 简介:马毓泉,1916年2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9年就读于当时国内闻名的江苏省立苏州中学,193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学二年级转学到北京大学生物系就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毓泉下决心从军救国,1398年春考入黄埔军校,为第15期学员受军官训练一年零三个月,1939年毕业后开始从国,先后担任少尉、中尉附员、上尉参谋。

  • 标签: 植物分类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黄埔军校 苏州市 江苏省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体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体的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放牧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达茂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肥和磷肥的单施和配施样地,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采用LI-64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日、季节变化,并分析了生态系统CO2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施肥未改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但NP肥的配施(10gN·m^-2,10gP·m^-2)可显著提高荒漠草原NEE、GEP和ER(P<0.05);三个N肥水平的NEE、GEP和ER大小关系基本表现为N10(10gN·m^-2)≈N5(5gN·m^-2)>N2.5(2.5gN·m^-2),即N5水平是增加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最佳施氮量。土壤0~10cm含水量是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 标签: 荒漠草原 CO2通量 施肥 环境因子
  • 简介:为研究不同晾晒时间(0h,2h,4h,6h)对菊芋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时间(8∶00,10∶00,12∶00,14∶00)取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青贮50d后,对不同的处理从感官评定与发酵指标测定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不同晾晒时间的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后,芳香味较浓,色泽与原料色较接近,茎叶结构保存尚好,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pH值最低,为4.27,显著低于对照(P<0.05),更有利于青贮长时间贮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表明,晾晒2h的饲料粗蛋白(CP)保存尚好,粗脂肪(EE)含量最高,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CA)含量最低,为13.58%,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综上所述,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 标签: 菊芋 晾晒时间 青贮 品质
  • 简介:借助"天圻"(智能气象站)和"智墒"(土壤墒情传感器)两种类型物联网设备,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对布置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蒙草基地,涉及人工牧草生产单元的一定数量气象、土壤水分和温度指标,进行监测采集数据,再通过对数据检测分析和统计分析,初步总结出能代表该地生产单元的降雨量、风向、风速、植物ET根系分布/分层耗水量、土层水分(总和、分层)、地表积温等指标数据客观实际和变化规律。

  • 标签: 物联网 人工牧草 生产单元 气象指标 土壤指标 变化规律
  • 简介:项目以乌拉盖严重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沙化程度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风蚀坑采用埋置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铺设,缓坡区采用人工撒播+苇帘铺设,陡坡区采用人工撒播+枯草铺设+固沙网铺设,在平坦区采用围封四种技术方案。结果显示:治理后草群高度平均增幅131.54%,盖度平均增幅159.22%,密度平均增幅225.45%,治理效果十分显著,可在乌拉盖及周边草原沙化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 标签: 沙化草地 风蚀坑 治理 效果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高密度裹包青贮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及主要的苜蓿收贮方式之一,在苜蓿产业发达国家应用比例超过30%。本文就苜蓿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分析现阶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自治区苜蓿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大规模推广提出建设意见。

  • 标签: 苜蓿 高密度 打捆裹包 青贮 推广应用
  • 简介: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对于我国提升国民经济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为例,阐述了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基本经验和对产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今后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供参考。

  • 标签: 畜牧业 产业化经营 美国经验